01.jpg   

一、前言:

Nikon P300 是最近兩天推出的新款類單眼相機,早也盼晚也盼,Nikon 總算是在消費機市場上推出一款像樣的類單眼相機

啥? 之前推出的 P7000 算不算? 當然算,只是 P7000 是被定位在高階類單眼等級,相對應的對手如  Canon G12,三星 EX-1等

但是P7000下來,就沒有一台如 Canon S95 一樣,外型美、功能佳、價格仍算OK的類單眼等級的機種

如最近最熱門的 XZ-1 也造成市場上的轟動,或是前半年Panasonic LX5等,還是更久前Sony 推出的HX5V等

不難看出各家在價格 15000 左右,或是更低價位的消費型相機,都有這種類型的類單眼相機

來搶佔市場上年輕一點消費者的青睞


市場上三強爭霸(Canon、Nikon、Sony) 卻唯獨Nikon遲遲未推出像樣的機種? 說真的,似乎沒人知道

最近一年來 "大光圈" 已是一種流行,如果這時再推出 2.0 光圈規格的類單眼,似乎也讓消費者覺得誠意不足

既然要推出一款像樣的類單眼相機,Nikon 這次也給足了誠意

推出了具備24mm超廣角、F1.8最大光圈值的 P300,以下簡單比較 Nikon P300 與 Canon S95 主要規格差別

 

 

Nikon P300

02-1.PNG  

Canon S95

  02-2.PNG  

畫素 1220萬 1000萬
感光元件 1/2.3 背照式CMOS 1/1.7 CCD
廣角端 24mm 28mm
望遠端 100mm 105mm
光學變焦 4.2X 3.8X
開放光圈值 F1.8 ~ F4.9 F2.0 ~ F4.9
錄影格式 Full-HD,光學變焦錄影 HD,數位變焦錄影
LCD 規格 3"吋 92萬點 3"吋 92萬點
曝光模式 支援 P/A/S/M 支援 P/A/S/M

官方建議售價 10990 12990

基本上,P300可說是 "輕鬆樂勝" S95,沒有一項規格落後於S95,除了感光元件性能外 (這點也是本篇測試的目的)

 

到底所謂 "F1.8" 光圈值有什麼用呢? 

大光圈在消費級相機上,帶來的景深變化不重要,也不明顯

但至少能提供較快、較安全的快門速度以,在手持夜拍時畫面更加漂亮、成功機率大幅提昇

而近年消費機市場上,自從三星推出 EX-1造成不少的話題外,爾後Olympus 推出的 XZ-1,到現在還一機難求

現在 Nikon 不落人後,推出 P300,相信正式全面鋪貨後,會對消費機市場產生不小的威脅才是

 

二、夜間高 ISO 測試比較:


簡單的前言介紹到這裡,本文測試目的,是比較 Canon S95 與 Nikon P300

在高感光度部分,P300是否有驚豔的表現。

這篇只是在測試高感光度的部分,並不是要深入比較F1.8帶來的便利性

所以,請別誤會本篇測試目的


不再多說了,本篇測試方式簡單如下

1.使用腳架構圖,P300為24mm,S95為28mm,會有些許不同,盡可能力求相同

2.全機採預設模式

3.使用Av光圈先決,使用最大光圈值

4.ISO400以下差別不大,直接跳用 ISO 800 使測試,分別截取三部分比較


以下是原圖裁切,左為Nikon P300,右為Canon S95

02.jpg   

ISO 800 Part1




03.jpg   

ISO 800 Part2




04.jpg   

ISO 800 Part3




以下是原圖裁切,左為Nikon P300,右為Canon S95

05.jpg   

ISO 1600 Part1




06.jpg   

ISO 1600 Part2




07.jpg   

ISO 1600 Part3



以下是原圖裁切,左為Nikon P300,右為Canon S95

08.jpg   

ISO 3200 Part1



09.jpg   

ISO 3200 Part2



10.jpg   

ISO 3200 Part3


三、小結:

沒錯,你沒看錯,或許有人認為,我是不是左、右邊兩邊放反了?  怎麼左邊照片感覺比右邊還來的好一點?

P300 採用 背照式CMOS,即便是 1/2.3" 較小型感光元件,整體上與使用 1/1.7" CCD 規格的 S95 相比相去不遠,甚至表現更好,這一點我在看時真的蠻意外的。


或許這也是背照式 CMOS 在夜間高感光度(高ISO)上較為有利的地方,畢竟這玩意也不是第一次與大家見面了,對於現在消費型機種,越來越多採用背照式CMOS的趨勢來看,的確有他的優點;反之,採用1/1.7" CCD 的 S95,真的在這部分吃了點虧,不過在ISO 3200 表現上,照片邊緣的 Part 3 表現上,似乎比 P300 稍好一些。


或許下次選購相機時,感光元件 Size 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考量,背照式CMOS技術,似乎把兩者間的差距逐漸縮小了些,在實際拍攝情況下相去不遠,甚至更好情況下,使得 P300 能擁有市場殺傷力的價格、性能來挑戰、撼動消費機市場 S95 銷售王者的地位,這一點值得大家重新來思考,下一台隨身機該挑哪一台較好。



四、總結:

在高感光度部分 PK 也告一段落了,相信雖然有人認人,P300 表現上或許仍不如 S95 ,但P300的價格、規格,實在是誠意之作,以建議售價11900來說,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機種都得靠邊站了,但 P300 不支援 RAW 格式,或許是可惜了點,但要思考的是,有人認為這是 P300 的缺點,但真正使用 RAW 檔拍攝的人,相信仍是佔少數中的少數,即使是我使用單眼多年,也了解 RAW 的楚處,但大多數情況,我還是使用 JPG 就好,拍了幾百張照片,修都來不及了,再去跑 RAW 檔輸出,也麻煩了些。


另外,P300操作性能,也真的改掉 P7000 操作龜速的問題,雙轉盤在 M 模式真的快多了(只是位置不好,仍只能透過大姆指來轉動),更重要的,轉動快門值的速度真的太快了,雖然比不上S95、G12,但小相機不是拿來跟人撕殺,這樣子的操作速度已經夠讓我滿意了,拿到P300當下,真的想不懂 Nikon 在想什麼,為什麼 P7000 做成那個樣子?? 而 P300 選單操作速度也快,也不會像 P7000 點一下還要等一下才能操作,大幅度改善了 Nikon 相機種種缺點,同時價格不高,規格又湊足誠意,讓我試用當下,真的有馬上掏錢搬一台回家的衝動。

 


 

 

五、同場加映:消費機越來重視所謂 "大光圈" 的好處,那是啥? 能吃嗎?


廣角端F1.8帶來的好處,誠如前言所說,在手持夜拍時,能提供較快的快門速度

好處是畫面不容易因手震而模糊,就算是用全自動模式,成功機率也高

但是,退一步想,F1.8 "真的" 會比 F2.0 提供更快速的 "快門速度" 嗎? 

就這點來說,我個人持保留的態度,原因在於各家的「測光系統」判斷標準不一。


即使兩台相機使用「權衡」測光,但測試過程實際上拍了2~3組發現,兩台相機對於場景亮度的判斷標準不一

舉例:

11.jpg   

左:Nikon P300 / 右:Canon S95

Nikon P300:ISO 400,光圈F4.1,快門 0.8 秒

Canon S95:ISO 400,光圈F4.0,快門 0.2 秒


設定相同感光度,光圈值,皆採用權衡測光以及光圈先決模式下,可以明顯發現 P300 畫面較為明亮,與S95差上約半格左右的亮度

這就不難看出,兩台相機對於畫面的「測光計算公式」是差上不小


以實際使用來說,如果兩台相機皆用光圈先決模式下來進行拍攝,Nikon 測光會判定畫面過暗,而採用較慢速的快門來獲得「更亮的畫面」

但若使用 Canon S95來說,相機判定畫面還不會太暗,所以他計算過後提供 0.2 秒的快門速度。


這兩者有何差別? 差別在於,若使用 P300 的話,往往因為相機判斷標準過高,認為畫面要這種程度的「亮度」才夠亮

因而提供較慢速的快門,但 0.8 秒是很容易手震的快門速度


反之,S95 認為這種程度的亮度是「剛好」,所以才提供 0.2 秒的快門速度

0.2 秒雖然讓畫面稍暗,但速度至少不易因為「手震」而使得畫面模糊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使用 P300 的人,只要習慣上把 EV 值降低一點,也許-2/3格,就能達到與 S95 差不多的數據、亮度

至少快門較快,不會手震而模糊,而畫面較暗的部分,回家用軟體稍加「調亮」即可,至少還可以用軟體修正回來

因為手震而模糊的照片是救不回來的不是嗎?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見得「光圈大」,就能提供較高速的快門,這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那就是

「兩台相機必須採用同一種曝光公式,光圈越大者,才能提供越高速的快門速度,以便產生一定曝光正確的照片」

這個假設,若 S95 後繼機 S100 (如果真有這型號的話),也許 S100 最大光圈是 F1.8的話

拿 S95/S100 一起比,也許才能證明這個前提是正確的


簡單說,不同品牌的數位相機,同樣都叫作「權衡測光」,因為程式計算畫面亮、暗程度的「公式不同」

相機內部對於畫面「亮度」的判斷不同,對於提供出來的「快門速度」會有些許不同

但也因為這「些許不同」的關係,使得實際上使用時, F1.8光圈,不見得會比 F2.0來的好用

儘管畫面拍出來會較亮些,但也很可能提供的快門速度不夠快而拍出失敗的照片

拍的暗一些的照片,卻也能透過修圖來微調回來,這一點,仍是要多注意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otoFor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